当前位置:龙眼干批发价格国学《寄孙山人》唐代储光羲所作,带着几分不甘与不愿
《寄孙山人》唐代储光羲所作,带着几分不甘与不愿
2023-01-29

储光羲,字号不详,唐代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、官员,开元十四年进士,与崔国辅、綦毋潜同榜,他的诗作大多充满闲适情调。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储光羲所作的《寄孙山人》吧。

人生没有那么多得意时刻,很少有人会一直高歌猛进,问题总是难免会突然出现,轻易就能打乱生活的既定节奏。唯一区别的地方便在于,有些人能够干净利落地解决,有些人只能甘心情愿地认命,而天命从来高难问,只有不认命之人才能打败厄运。

生活的不如意,充斥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之上,风和日丽的日子,暴风骤雨的天气,只要认定前进的目标,坚定必胜的信念,就会不管风吹浪打,胜似闲庭信步。

《寄孙山人》

【唐】储光羲

新林二月孤舟还,

水满清江花满山。

借问故园隐君子,

时时来去在人间。

储光羲作为田园山水诗派中的一员,其名声与王维、孟浩然相比,还是略逊一筹的。这大约与其身世经历有关。他既不能像王维少年便春风得意,晚年也没能如孟浩然有清洁之身。科举后仕途失意,曾隐居终南山。安史之乱中,被迫任伪职,遭到朝廷罪责,贬谪岭南。官家史书资料,对其事迹略去不记。

“新林二月孤舟还,水满清江花满山”。初春二月,万物复苏,树木迎风生长,枝条萌发新芽,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崭新气象。一叶小舟,孤零零地回返,航行在水面上。春水上涨,江水奔流,滚滚向东逝去。两岸青山相对碧,山花烂漫,香溢人间。

这开头两句,并非诗人当下亲历之后的眼中见闻,而应当只是诗人的一种怀想,只是脑海中的记忆作用在当前。诗人以诗作信,鸿雁传书,把自己对故里的思念之情一一表达。这种文字上的传输仅仅详细地描述了一番故乡春景,细腻而传神,再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深厚情感,没有半分浮夸,没有半点勉强,愈发显得其情之真切,意之实在。

“借问故园隐君子,时时来去在人间”。如此大好时光,遥想故园景物,应当依旧美妙,可惜诗人无缘,不能亲眼目睹,整日奔波劳碌在名利人间,此时此刻,唯有书信传递春天的消息,借此询问隐居山间的友人,以此来消除心中的遗憾之情。

诗人固然满腹怀念,可是却迫不得已。轻轻一句“借问”,深深道出远离在外,有家难回的尴尬处境,还有操劳的生活艰辛。躬身在人间,谁又不是在负重前行,谁又不想拥抱美好?想法很轻松,操作很沉重;理想很好看,现实很丑陋。何以解忧?诗人没有借用杜康,而是书信一封,借问隐居在山中的友人,盼望能够在字里行间得到故园的点滴讯息。其实,诗人是清楚知道人间很累,却不得不“时时来去在人间”。因为生而为人,必披戴枷锁。

储光羲的隐逸情结,是带着几分不甘与不愿的。所以辗转在其诗歌里面的情感,虽然像殷瑶所称赞“格高调逸,趣远情深,削尽常言,挟风雅之迹,浩然之气”(《河岳英灵集》),但是终究仍然还是包含着人间太多的失意之情。也许正因如此,他才像本诗所写,最后只能游走在红尘俗世,连带最爱的田园山水也不能亲身去欣赏,唯有书信借问山间君子,聊以开解内心怀念情结。

人生大憾事,在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。或许只能宽慰:得之我幸,失之我命。心方安,理才得,可以寝食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