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龙眼干批发价格国学唐代羊士谔所作的《泛舟入后溪》,诗人泛舟而游描写山水之美
唐代羊士谔所作的《泛舟入后溪》,诗人泛舟而游描写山水之美
2022-05-24

羊士谔(约762~819),泰安泰山人,唐代官员、诗人,著集有《墨池编》、《晁公武郡斋读书志》。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羊士谔所作的《泛舟入后溪》吧。

我们困囿于命运,难以自拔,无法逃避;沉溺于生活,偶尔欢欣,或者郁闷,“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”(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),能够跳出红尘,逍遥世处,得到片刻轻松,一时爽快,自当珍惜这种超脱,爱护此种心境。

一篇《桃花源记》为什么能够流传如此之广泛,且千载不绝仰慕之人?大抵便是为人者拼命挣扎于社会,遇事往往会身不由己,难免做出许多违背自身原则的事情。长夜回顾,良心磨折,辗转反侧,四下茫然。

若真有像“桃花源”般的地方,哪怕只是暂时获取宁静,让心灵可以脱掉枷锁,让脸孔能够撕毁面具,让身体得到自由奔放,一定会有人放弃刹那荣华,愿意前往体验一番。

《泛舟入后溪》

【唐】羊士谔

雨余芳草净沙尘,水绿滩平一带春。

唯有啼鹃似留客,桃花深处更无人。

诗人兴致盎然,驾一叶小舟,行驶在清溪之上,由于周边景色引人入胜,不知不觉之间,航行来到溪流深处。顿时,眼前一亮,耳目焕然一新,恍若降临另外一个地界。在新鲜事物的刺激之下,诗人当然是乘兴而来,尽兴而归。

“雨余芳草净沙尘,水绿滩平一带春”,一阵小雨过后,空气清新,萋萋芳草,愈加显得青葱苍翠,仿佛上面沾染的灰尘,被雨水清洗得一干二净;春水荡漾,绿意泛滥,恍如锦缎,溪畔沙滩平展如画,似乎春天里的美好事物都聚集而来,令人应接不暇。

诗人“舟行碧波上,人行画图中”,被眼前优美的景色所吸引,静静感受着来自于自然中的宁静和安详。此时此刻,没有身外事物干扰,没有红尘琐屑侵袭,心逐渐沉淀,风变得温柔,草变得更绿,水似乎更清。

在这里,诗人没有使用任何技术性的手段,全部平铺直叙,仅凭内心情感驱使着,以常见文字细腻地描绘着眼前的所有事物:芳草、绿水、平滩……都是平常景象,都是寻常情感,当它们交织在一起,就仿佛化学物产生了极大的美感反应。

“唯有啼鹃似留客,桃花深处更无人”,玩到游兴浓时,诗人才发现整个溪水之上,除了自己而外,再也没有其他人了。或者,还有耳边传来的杜鹃鸣叫,声声清脆,似乎在挽留着即将离开的游玩客人。而此时,桃花簇簇,独自盛开,仔细看去,里面静悄悄不见人影。

诗人固然是无意之间闯入后溪,但此处美丽的风景不会因为游客的来去而随意改变,它们自然而然地遵循着一定的规律。正因如此,客人的来或去,变得不再重要。所以,除了杜鹃开口嘀咕一二声,似乎尽着地主之谊,在说一些挽留的话,此外再无其它。

而熟悉的桃花,忽然之间,提醒着触动着游客的神经,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五柳先生笔下,那座著名的“桃花源”。诗人是否也想如那个误入桃花源内的客人一样,能够遇见隐居在桃花源里的那些“不知秦汉”的居住者呢?可惜一个“更无人”,生生打消了不切实际的幻梦,从云端跌回现实中来。

山水之间有大美,诗人面对如此静寂之美好,乘兴而来,泛舟而游,听杜鹃声声,看桃花朵朵,融情于景,借景抒情,仔细欣赏,其中愉悦非超脱红尘之心境,难以体悟。以心为镜,映照山水胜景,撇开复杂技巧,以情为线,串联起全诗,从而营造出恬淡静美的意境,极富艺术感染力度,耐人寻味。